浅田結梨.jpg

張有恒…三個千萬 形塑心文化

2016-03-29 04:54 經濟日報 楊文琪

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及願景,否則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。經歷官、學體系而後進入產業體系的華航總經理張有恒認為,在成大擔任管理學院院長、飛安會主委等職務,首要工作就是確定組織的願景、使命及目標,萬變不離其宗。因此,他決心重新定義華航的願景,打下發展基礎。

張氏哲學 發揮利他精神

張有恒的專長是航空工程,在大學時因對企業管理有興趣,常旁聽管理課程,後來因緣際會認識佛法,並鑽研儒釋道思想多年,他將運輸、管理、儒釋道三者合一,融會貫通,應用在經營華航上,正默默地替華航耕耘一個可以永續發展、秉持利他精神的文化價值。

認識張有恒的人都知道,他有一個「三個千萬」哲學,就是「千萬利他、千萬感恩與千萬謙虛」,這個做人做事的哲學道理,他常常和朋友分享,同時也隨著他進入華航,不時提出來與員工互相鼓勵。

「我剛到華航的時候,不少同仁跟我反應,過去這幾年航空市場變化大,大家都忙碌於拚業績,心中卻忽略了公司的發展願景。」張有恆說。

他強調,公司是屬於全體員工的,願景當然不是高階主管自己訂,要採共識決。因此,去年9月開始他著手推動召開「共識營」,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訂定組織共同的願景與使命。

六共識營 訂定組織願景

六場共識營參加的成員超過200人,包括高層主管、中階幹部、基層代表等,大家共同為華航的發展方向提出意見,並逐漸收斂,成為所有人都願意追隨的方向。而華航的願景是「三年成為全球前十大最佳航空公司」,並且要以「值得信賴、以客為尊、邁向卓越」做為使命。

張有恆表示,共識營並定義出華航人特質與華航「心」文化,特質為誠信正直(Integrity)、微笑利他(Cheerfulness)、惜緣感恩(Appreciation)、謙虛學習(Learning);華航「心」文化則為值得託付(reLiable)、團結合作(One team)、引領創新(Visionary)、專業永續(Expertise),華航(CAL)將此縮寫為「I love CAL」,在公司內推動。

他強調,共識營決定的「共識」不是參考而已,需要具體落實。所以他要求公司各部門利用各種時間、大小會議宣導華航人特質與華航「心」文化,並製作海報標語提醒同仁,像是員工識別證後面就有一張「I love CAL」小卡片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;而他本人,也會利用各種場合向同仁解釋、說明。

普通一間小公司推動政策,未必所有員工都會遵守,而華航是一個1.2萬人的公司,加上文化的養成有時較不容易具體落實,執行起來更需要有著長期抗戰的準備才能逐步滲透。

以客為尊 創造五感體驗

張有恒知道企業文化推動不容易,所以他常常提醒同仁,大事小事都先想想華航的特質、文化、使命、願景,將精神融入在工作中。並且,華航也利用「I love CAL」的精神,訂出員工行為準則,具體落實。

他舉例,華航今年7月就要引進最先進的廣體客機空中巴士A350,迎接新機隊,要歷經內裝客艙設計、服務流程、航線配置、組員訓練等流程,過程非常複雜,但因為華航有了自己的文化、使命、願景,在這些工作過程中就會有一個依循的方向。

好比派同仁去學習新飛機操作,大家不分資深資淺,都要謙虛學習接受新事物;客艙的設計要有不同於以往,配合歐洲航線年底直飛,同仁發揮引領創新的精神,定調「歐洲風」,並在客艙內創造五感體驗,給消費者全新不同的享受。

張有恒說,願景只是第一步,他認為經營發展要「五有」,有願景、有策略、有執行、有績效、有分享,因此後續還有很多工作要努力。

不過他強調,公司優良文化的養成就像是蓋大樓的地基一樣,地基打不好,大樓就不會穩固,小小的地震都可能造成嚴重傷害。華航現在進行的是扎根的工作,也就是在打好地基,未來大環境不管怎麼變化,只要地基穩固,都能有堅強的後盾面對各種挑戰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