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2015-08-28 11.34.22  

藍色價值鏈

2015-09-03 04:40:38 經濟日報 吳育宏

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席捲台灣企業,這個名詞顯得聳動,但是其實它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對台灣甚至全球產業帶來衝擊。

從早期的雨傘、鞋子、成衣,到推動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電子零組件、3C產品,製造業活動原本就是從勞力成本高的國家,階段性轉移至勞力成本低的國家。台灣 製造廠西進大陸,在大陸土地、能源與勞工成本大幅上漲後,又轉往東南亞甚至南美、非洲。紅色供應鏈一直存在,未來也不會消失,而扮演主角的也不會只有中國 大陸廠商而已。

然而,要擺脫這樣的威脅,企業要先跳脫「供應鏈」的觀念,從「價值鏈」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定位。

傳統供應鏈的定義偏向「硬體」和「物流」,但是價值鏈應該把硬體擴大到軟體、服務,把物流擴大到金流、資訊流、服務流,如此我們會發現以低價為競爭要素的紅色供應鏈,其實不會對所有客戶、所有市場都占優勢。

舉例來說,眼鏡、化妝品都是高毛利的產業,硬體成本占售價的比重相對低,產業的價值有一大部分來自品牌定位、通路管理、售前行銷、售後服務等,這些加總起 來的價值,遠遠高於紅色供應鏈在談論的成本結構。因此廠商的管理重點應該從降低成本結構、提高良率這些工廠導向的思維,轉變為提高品牌價值、擴大需求等市 場導向的思維。

不只是運籌帷幄的管理者、定位品牌的行銷人員,包括最前線的業務人員也要充分認知到服務的價值,並展現在自己與顧客溝通的每一階段(銷售前、中、後),才能完成價值鏈的最後一哩路。而看得到藍海的企業和個人,也才有機會擺脫紅海。

總結來說,擺脫價格競爭一直是多數企業的課題。隨著產業界線愈來愈模糊以及經營環境日趨複雜等因素,創造藍海市場、執行藍海策略已經不光是行銷或業務部門 的工作。企業必須具備整體戰略高度,看見各部門乃至於整間公司在供應鏈上扮演的角色,聚焦並放大給下游客戶(包含外部客戶與內部客戶)的價值,從物流、金 流、資訊流、服務流等面向去檢討策略、強化執行。

經由這個過程所重新建立的商業模式,不但不容易被模仿複製,也可以克服紅色供應鏈的威脅,我簡稱之為「藍色價值鏈」。

(作者是管理顧問,本專欄每周四刊登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