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677  
【經濟日報╱▉林安妮】 2008.06.13 03:37 am


每天早上7時,在印度AP州小村的台資萬邦鞋廠,準時響起一首由「台灣小調」改編成的「萬邦廠歌」。在雄壯的進行曲樂聲中,六面象徵萬邦和愛迪達的企業旗幟依序冉冉上升,萬邦的一天,隨即展開。

萬邦廠的所在地位在AP州和塔米爾省交界,這是一個純樸的農村,每天進出萬邦鞋廠的貨櫃車,都得在入廠前的羊腸小徑上,先與牛群爭道,接著再繞過S型的道路,來到被三面水塘包圍的萬邦廠區。

萬邦專為國際品牌愛迪達單一客戶代工生產運動鞋,在企業發展史上,有幾個時間點值得記憶:一個是1988年,萬邦前往大陸廣州投資,2000年隨著公司規模日益壯大轉進清遠,2006年再將大陸生產基地延伸到印度來。

萬邦執行董事陳清煙表示,愛迪達一向鼓勵旗下代工廠在不同國家設立第二生產據點,避免投資風險過度集中。這幾年,歐美國家頻頻指控大陸存在低價傾銷問題,迫使萬邦面臨嚴肅的分散風險課題。

最早,萬邦相中的第二生產據點是越南和印尼,這兩個東南亞國家都深受中華文化影響。在二選一的過程中,萬邦敲定了越南,不料,越南隨後也遭歐盟列入反傾銷名單,萬邦只好將眼光放遠,一放遠,就看到了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。

勞力充沛 內需市場龐大

萬邦的企業標章是一個頭戴羽毛,看起來既自信又勇敢的印地安紅番頭像,英文企業名稱是阿帕契(Apache),兩者都清楚點出了萬邦的自我期許──像印地安紅番一樣冒險犯難,也像是阿帕契直昇機一樣,面對艱難,毫不畏懼。

在決心投資印度前夕,萬邦派出了一組考察隊伍,悄悄駐紮印度。他們租下公寓,一待就是好幾個月,觀察重點當地的風土人文、投資環境和關鍵的「發展潛力」。

在萬邦眼中,印度更勝另一候選國家印尼,在於印度人口高達10多億人,既能提供豐沛的勞力,也自然形成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。萬邦判斷,印度的經濟正在起飛,市場飽和點也不會太早來臨,現在進入正是時候。

萬邦是AP州引進的第一家大型製造業台商,2006年1月,萬邦和AP州政府簽訂投資備忘錄,2月動土,6月整地,12月生產線動起來,誕生了第一雙「Made in India」的萬邦鞋。前前後後僅花了11個月,速度之快,讓不少外商大為驚訝。

陳清煙回憶,最早和AP州政府接觸的過程中,已充分感受到當地政府的招商熱情,AP州政府頻頻詢問需要提供那些服務,當時,萬邦只提出了一個期許,就是讓萬邦能在一年內出貨。

他形容,當年萬邦到大陸開創事業,血是用流的,現在來到印度,血更像用噴的。原因在於萬邦是前進印度的「先行者」,在沒有同業、配套商一同進駐的情況下,必須要在最短時間內從無到有、摸清印度大小事,並且上手。

陳錦郎笑說,印度不缺工,在動破土典禮當天,萬邦在沒有貼出招募告示的情況下,就已經收到了6,000多封求職信,過沒幾天,求職信更如雪片般飛來,一下子就多達上萬封,但如何挑選出適合的人力和訓練員工,就相當費時費力。

在創廠之初,萬邦選派了部分具有潛力的印度籍員工,到大陸清遠基地受訓,也從清遠調來了120位台籍和陸籍幹部,作為首批種子訓練部隊。當時,萬邦的工廠宿舍還沒蓋好,還包下了當地一家簡陋的旅館,充當萬邦之家。

人氣匯集 經濟規模漸成形

歷經一年多的運作,目前萬邦印度廠員工已超過4,000人,生產上軌道了,下一步就等配套商進駐,讓規模經濟更加發酵。萬邦印度廠的產能規模設計,高於清遠廠,說明對印度潛力相當看好。當時,萬邦在規劃工業區時,也預留了配套廠的進駐空間,一些配套廠也評估,只要萬邦的月產量超過20萬雙時,規模經濟就算成熟,屆時即可依序進駐。

根據貿協清奈代表處資料顯示,目前已進駐印度南方塔米爾州和AP州的台商,多以製造業為主。在鞋業方面,除了愛迪達核心代工業者萬邦之外,耐吉的核心代工業者──豐泰,也正在積極建廠中,兩大代工廠在產能拉高後,當地的配套鏈,也會更加完善。

據說,萬邦進駐Mamaru小村後,工廠附近的地價立即翻漲17倍。在幾千名員工陸續到位後,萬邦也帶動了鄰近地區的經濟發展,在萬邦員工返家和上班途中必經的電影院、商店,都因為匯集了大批人氣,經濟生活圈開始成形帶起。

(本文摘自經濟日報與經濟部投資處合作出版《天涯行腳──台商新視界》)

【2008/06/13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