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山かほ.jpg

高鐵獲利創13年新高 拆解三大關鍵數字揭真相

2019-06-20 20:25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/台北報導

台灣高鐵去(2018)年稅後淨利107億元,創通車營運13年以來最高紀錄,連帶股價也不斷上漲拉高到46.65元的歷史天價,各界一片看好高鐵,外資也加碼持有高鐵股票,然而高鐵真的這麼會賺錢嗎?看看幾個數字就可知道實情。

 

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年4月23日與媒體茶敘時,他直言,做鐵道全世界沒什麼賺錢,而台灣高鐵賺錢的帳怎麼算,「若是沒有政策性決定,還是虧的,但現在則是賺了」。

 

林佳龍說出了高鐵之所以賺錢的「內幕」,也就是2015年交通部推動高鐵財改案,主導高鐵減增資案,並延長營運特許期35年,其中延長特許期對高鐵而言是最大的利多,因為當年高鐵折舊是依據特許年限計算,4,000多億元建設案要在35年內全部折舊攤提完畢,折舊金額相當大。

 

 

據台灣公司資料顯示,2015年高鐵折舊金額是206億元,但隔(2016)年的折舊金額立馬降至157億元,等於一年光是折舊就為高鐵「賺進」49億元。

 

其次,高鐵向銀行團融資3,000多億元,過去因利率偏高,經交通部、財政部共同出面與銀行團協商,銀行團終於點頭願意降息,2016年高鐵的利息費用是84億元,2018年則降至66億元,當然除了政府從旁協助成功降息外,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上任後以借新還舊的方式,拿到較低的利率,也為高鐵公司省下不少利息費用有關。

 

再者,政府為鼓勵民間機構參與重大公共建設,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(促參法)第36條第1項規定,民間機構得自所參與重大公共建設開始營運後「有課稅所得之年度」起,最長以五年為限,免納營利事業所得稅。為此,台灣高鐵公司申請五年免稅獲得通過,自2017年起開始適用,加上所得稅率變動產生的遞延所得稅利益,2018年認列的所得稅利益高達33.8億元。

 

高鐵光是折舊、利息降低和免稅這三項,獲得的利益多達100.8億元,另外,高鐵許多零組件逐漸採用國內廠商生產製造,降低不少成本,對於增加盈餘也有幫助,也就是說,去年高鐵公司的盈餘,至多6億元是靠自己努力掙來的,這也就是交通部長林佳龍之所以會說出「若是沒有政策性決定,還是虧的,但現在則是賺了」的原因所在。

 

不過,台灣高鐵公司表示,2015年財務方案有新增平穩機制,亦即有超額盈餘的話,須繳交一筆錢到平穩基金裡,去年高鐵公司繳了54億元,加上另外非政策支持產生的6億元盈餘,去年高鐵公司靠自己至少賺了60億元,與國際軌道同業相較,高鐵公司營運績效始終居於領先群之中,而備受國際軌道同業、投資法人肯定。

 

至於五年免息結束後,高鐵能否繼續大賺,當然目前營收金額占97%的載客人數是關鍵,還要看高鐵其他支出的情形,包括系統、設備的汰舊換新,年度加薪比例等,都會對高鐵的稅後淨利數字造成關鍵的影響。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