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為了「跟主管不和」而離職 考慮去留的關鍵是這個!
2016-01-08 14:45
【採訪‧撰文 陳書榕】
很多人都為換工作、換跑道煩惱過,那麼很長時間都待在同一家公司的人,難道就不煩嗎?沒換的原因和考量又是什麼?
2001年加入台灣愛普生(Epson)的影像科技事業部協理黃少白,今年已進入第15年。
表面上看,他沒換過公司,仔細了解,他待過的地方一路從台灣到中國上海及北京;擔任過業務和行銷的職務;帶過印表機、投影機等產品不同部門。有時候,換了公司做的可能始終是同一件事;不換公司,反而可以做很多不一樣的事。
為什麼可以在同一家公司一待15年?黃少白是這樣看的:一是企業有沒有給予足夠的學習空間;二是檢視公司能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存活下來,組織文化是否值得你投注光陰,持續奉獻職涯。
學習成長空間最重要,善用輪調、外派累積能力
從學習面來說,黃少白認為,愛普生所處的市場規模夠大、產品線完整,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輪調、外派至各個不同的部門、職位,很能滿足經理人學習管理知識的需求。
自從2001年第一次接下外派中國的任務之後,他幾乎每兩年就有職務調動,每次調派的部門、職務與專案也都不同。「能力不只是靠年資累積,而是靠學習經驗。」在同一家企業裡服務,卻能有截然不同的歷練,對喜歡挑戰的黃少白而言,是再好不過的環境。
3面向評量公司發展性,整體考量市場、制度、文化
從公司的體質面來看,黃少白直言,如果一家公司的前景不好,待在裡面的人職涯發展空間自然也有限。因此,他建議,工作者在評量公司的發展性時,可以從3個方向著手:
首先要觀察市場 ,確定組織的未來是否與趨勢相符。比方說,近年來新興市場、網路產業和社群這些熱門關鍵字,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。雖然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市場發展,但是只要簡單地自問一句:「你的組織是否老到與趨勢脫節?」大概就可以判斷去留了。
其次是檢視組織的成效和制度 ,注意力可以放在成員是否真的有效落實願景、升遷管道是否暢通,甚或是公司的執行與生產流程是否合法,自己又能不能有所發揮,才可以做出客觀的評估。
最後則是評估自己的特質和職涯規畫 ,是否與組織文化相符。畢竟工作就像是個會陪伴你數十年的「伴侶」,個性要合,才能愉快與之共事。
不過,所謂的合,不是要完全一樣。自稱原本個性比較不拘小節、勇於任事的黃少白,將愛普生這個注重細節和具體規畫的典型日商文化,視為磨練自我稜角的練習場;更重要的是,他很認同公司創新、守法的文化,讓工作者都可以安心工作。
對於很多職場工作者常常是「為了人不對」而離職這件事,黃少白提醒,「你應該要想自己在這裡有沒有機會,而不是跟老闆處得好不好。」 雖然人際關係是職涯發展很重要的環節,但是由於我們往往會落入抱怨鬥爭的私人、負面情緒當中,因此不如暫時不考慮。
「你現在遇到的任何困難,包括人事、產品等問題,其實到哪間公司都會遇到。」 黃少白坦言,自己剛進公司時,也曾經動過不只一次的辭職念頭,最後都因為上述原因,把自己留了下來。
與其到A公司抱怨老闆、到B公司嫌棄產品、再到C公司不滿薪資體系,他建議,不如轉個念頭想一想,「我可以怎麼改變這件事?」然後至少再給自己半年的時間嘗試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「看大不看小,看長不看短」,就比較不會做出情緒凌駕理性的判斷。
主動爭取表現機會,別讓自己過得太舒服
選定了一家可以長待的企業之後,黃少白說,工作者一定要為自己規畫目標,更要主動舉起手,爭取表現機會。
「沒有人不想加薪的,只是你得想想,你憑什麼讓老闆加你薪?」如果你是業務,你可以直接跟主管溝通,只要達成業績目標,像是一年內成長15%、兩年成長35%,達標後希望公司能夠給予肯定。「不要讓別人幫你定目標,要學會在合理範圍內設定目標、彰顯自己的價值。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