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eQiVHst.jpg

態度無法複製「是龍,到哪都是龍」

2015-12-12 03:25 聯合報 本報記者吳雨潔/專題報導

鴻鵠科技董事長徐永達(右)與夫人在江西婺,挑選茶籽,再在台南設廠加工製油。 記者余承翰/攝影

分享
茶籽的生長周期是十三至十五個月,每年立冬到冬至是採收期。趕在茶籽收成前,自創「神茶油」的鴻鵠科技董事長徐永達帶我們走一趟江西婺源的產地。

台灣搭飛機到上海,轉高鐵到江西,搭著小客車,由柏油馬路晃到曲折小路,然後,沿著泥濘的山路,徒步前進。

別人的好資源,我們一定要用

一路,轉換了四種交通工具(雙腳也算一種),爬上海拔超過一千米的山坡,吹來的風不到攝氏十度,映入眼簾的是茶油樹上花果同開的滿山遍野。

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,遠比你我想像得辛苦。

套句當地人的話說「這座山很野」,坡度陡峭的山路,光行走,已耗費許多體力。前一天下過雨的濕滑,讓背著器材的攝影記者,好幾次,腳底止不住,「誰還有力氣上山來灑農藥?」徐永達說。

食安風暴過後,許多人對大陸食材存疑,尤其在強調台灣自產自銷為王的年代,徐永達卻反其道而行,選擇大陸食材,再送回台灣加工。

技術被學走 但態度是我的

鴻鵠 插旗全球 資料來源/鴻鵠科技

分享
「我過去不敢喝大陸的茶,現在倒過來,不喝台灣的茶。」這些年,食物混雜著化學,「我將茶籽、土壤都送去檢驗,經過科學驗證,確認原料非常好。」

「我在情感上非常認同台灣的食材」,但是,「不能因為是大陸的東西就不用,這是意識形態。別人的好資源,我們一定要用。」捨棄大陸的勞力,再將茶籽運回台南加工。徐永達強調,「技術,一定要留在台灣。」

徐永達是在大陸打拚的首批台商,近卅年的打滾,都說大陸山寨嚴重。徐永達認為,「技術都不是別人不能突破的,」然而,「依我對大陸的了解,很快就能做到的事,容易被學走。但要腳踏實地、花時間去做的事,那就少人做了。」

蟻多咬死象 腳踏實地成功

江西第一家出口茶籽的合作社董事長練慶霞說,「我做這行十六年,沒看過一個人這樣挑原料、對工法有那麼多程序。」

會被剽竊的是「做事的技術」;但台商珍貴的是「對待事情的態度」。徐永達說,「我相信蟻多咬死象」,腳踏實地,是讓別人無法快速複製的成功法則。

據統計,台灣食用油市場一年產值約三百億元,茶油的市占有率不到一成。

站在紅潮上 戰爭早已開始

總說「商人無祖國」,徐永達說,「我覺得這句話是錯的,商人只是認清最有效率的方法。」從市場來看,「沒人可忽略大陸,這裡擁有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場。」

徐永達說,「是龍,到哪裡都是龍。」台商從資金、技術到管理,都很有本事,相較其他想來爭取這塊市場的世界各國,「我們的優勢是語言,而且對中國人的思想,彼此透徹。」

市場大門在你面前敞開,該不該站上浪潮?這一戰,答案已在眼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li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