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宜君Pave策略 搶價值型業務
2015-11-03 00:30:03 經濟日報 陳怡慈
蘇黎世產險是瑞士商蘇黎世保險集團在台灣的子公司,前任董事長王傳通掌舵17年後卸任,由總經理鄭林經升任董座。集團遊說52歲的葉宜君出任CEO,她想了一個月,勇敢接下挑戰。
挑戰男性當家保險業
葉宜君在香港出生、成nt念會計系,取得英國會計師公會及秘書與行政管理兩個專業執照。畢業後進入英國的Deloitte(德勤,台灣稱勤業眾信)會計師事務所工作,在英國一共待了11年。
她選擇保險作為專業領域,除了稽核財報,也參與併購案的實地查核(D.D.),須在短時間內抓出重點,對喜歡看名偵探柯南、神探狄仁傑、大宋提刑官的葉宜君來說,這樣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充滿挑戰。
回到香港後,她被挖角到鷹星保險出任亞太區稽核長。鷹星當時和統一集團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統一人壽與統一產險,她擔任鷹星的監察人代表,定期到台灣開會,對於台灣的企業文化有相當深入的了解。
鷹星後來被蘇黎世集團收購,葉宜君出任蘇黎世保險(香港)的財務長。績效獲得肯定,被徵詢是否出任香港子公司的CEO,她放棄光鮮亮麗職稱,反倒選擇艱難道路。
蘇黎世當時在大陸持有新華人壽20%股權,因高官涉嫌挪用巨額資金,新華搖搖欲墜;適逢蘇黎世北京分公司成立,葉宜君於是以分公司財務長身分,協助新華進行重整。
2008年,她升任蘇黎世大中華區與東南亞的財務長,接觸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地的保險業務,學到伊斯蘭法律(Sharia Law)下的金融概念。
在英國、香港、大陸工作,以及擔任蘇黎世在多個東南亞保險公司董監的資歷,讓葉宜君成了台灣產險業,第一位擁有豐富跨國資歷的女性CEO。
對於東西文化所導致的管理差異,她不但別有體悟,且正透過三種方式,為這家台灣老字號的產險公司注入新氣象。
她觀察到,或許是受到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,台灣人和日本人一樣,在應對上對長官恭敬有禮,但實際執行工作時,長,大學到英國Ke可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。
這跟受希臘與羅馬文化影響下的歐美人士,習慣先溝通、把醜話說在前頭的作風,正好相反。
用幽默化解文化落差
西方人因為先衝撞了,接下來反而會漸漸凝聚共識,長官與部屬對於工作執行結果,彼此的預期與落差會比較小;台灣則是相對較大。
為了調和文化落差,首先,葉宜君會儘量多用一點幽默去理解或化解管理過程的一些緊張氣氛;其次,她要求自己以身作則,「我想的跟我說的、我做的,應該要儘量一致」。
第三,鼓勵。給員工空間,敢去說與長官意見不同的話。她常跟底下的主管們說,「錯了又如何」、「你以為我是100分嗎」,鼓勵他們把真心話說出口,就算錯了,改過即可。
為了凸顯幽默感,葉宜君別出心裁地,買了一個印有趴趴熊圖案的大型塑膠充氣玩具槌。遇到不同部門各執己見、誰都不讓誰時,她就拿出來,往桌上一敲,喊了聲「OK,又來了」;員工看到這逗趣舉動,忍不住笑出聲來,緊張氣氛頓時消弭。
她還推出每季一次的員工溝通大會,鼓勵員工提問、伺機凝聚共識。
跨部門輪調養成人才
台灣的產險業殺價競爭厲害,葉宜君祭出「pave」策略、將之翻譯為「佩服」,鼓勵爭取以價值為導向的業務。
她要求員工,無論多困難,競爭時都要堅守專業。就算最後沒能爭取到業務,「至少我佩服自己,我有這個勇氣,曾經很努力、很誠實的嘗試過。」
身為跨國保險公司,台灣蘇黎世產險一直有把高階主管送到海外培訓的文化,葉宜君進一步針對30到35歲、過去兩三年工作績效佳、有發展潛能的年輕人,推出跨部門的本土輪調計畫。
產險是極為專業的行業,輪調有助年輕人對整個保險的價值鏈,有較為透徹的理解。以後出任主管,決策比較不會偏差;就算跳槽,也會是好員工。追根究柢,都將成為蘇黎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。
留言列表